查看原文
其他

抗旱保粮,“渴”不容缓!

亳州晚报 2023-11-09
点击上方亳州晚报关注我们

“浇水好几天了。只要抗旱搞得好,今年秋粮丰收没问题。”8月22日,涡阳县涡南镇杨楼村种粮大户王力民看着不再“喊渴”、长势喜人的玉米,眼中满是期待。

夏种以来,我市降雨呈现前多后少、分布不均的特点,阶段性高温天气频发,35℃以上的高温日数平均值达49.3天,较常年同期多31.6天,高温日数为历史同期最多。据全市43个墒情监测点监测,8个乡镇出现重旱、4个乡镇出现中旱、24个乡镇出现轻旱。

面对旱情,我市把抗旱保苗作为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的头等大事,做到“有旱必抗、有苗必保”。全市上下不等不靠,在自然降水、人工增雨及抗旱浇灌等交互作用下,截至目前,全市受旱面积由359.7万亩下降至9.8万亩,把高温干旱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。

在抗旱保苗工作中,我市按照省委、省政府安排部署,立即召开全市抗高温干旱工作专题会议,安排部署抗高温干旱工作,要求切实抓好抗旱、防御高温热害等田管措施落实。

我市建立了农业农村、气象、水利、应急等部门会商研判机制,落实灌溉补墒、翻水提水、人工增雨等措施,形成工作合力。截至8月22日,全市共投入各类灌溉机械2.5万台套,其中,移动式绞盘喷灌机284台;新打机井3151眼、维修清洗机井2292眼,灌溉面积267.9万亩;实施人工增雨41点次,发射火箭弹221枚;开机泵站42座,开机合计时长2964小时,总提水量2142万方,累计翻水5669万方。

我市还成立4个督导服务组,分赴三县一区开展工作督导和技术服务,确保抗旱效果。同时,市、县区均成立了专家技术指导组,组织450名科技特派员包保到镇、村大户,分地区分作物帮助农民落实旱情应对和生产恢复关键措施,已累计开展技术指导1.4万人次,切实保障了秋粮生产安全。

下一步,我市将针对旱情组织专家、农技人员和科技特派员,因时因地因墒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,统筹开展病虫情监测,组织病虫害统防统治、应急防治,制定玉米适期晚收、小麦适期晚种技术方案,加大宣传培训和指导力度,强化示范带动,做给群众看、带着群众干,推进实施“双晚”技术,促进秋粮均衡增产,为来年夏粮增产丰收打下基础。

相关阅读

桥见变迁丨三清大道涡河大桥:见证“城”长

大风蓝色预警!

免申即享!中小微企业可阶段性缓缴职工医保单位缴费

全媒体记者:李鹏  通讯员:李天翔 蒋庆章 文图

编辑:海博  校审:贺梦茹  审核:邓传功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